第二十八章 似乎是某种惯例_厂公请就位
九天小说网 > 厂公请就位 > 第二十八章 似乎是某种惯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二十八章 似乎是某种惯例

  阿朱也觉得与宋歌心有灵犀,大概能明白他在想什么。

  相处了半年,已经了解他的秉性,说要赚很多钱的意思,不可能是“我要为自己赚很多钱。”

  哥哥不是赤裸裸贪财的人。

  她感觉在宋歌眼里看到了某种担当。

  “我相信哥哥只要愿意去做某件事,就一定会成功。”

  很普通的鸡汤鼓励,不过阿朱说得很诚恳,而且带着感动。

  她甚至下意识伸出了手想挽住宋歌胳膊,但很快缩了回去,还有些不好意思。

  宋歌的确出于担当,不过不是源自情爱,而是落后的价值观。

  就像父亲曾经说过:“好男儿马革裹尸,庸庸碌碌一事无成的就不是我儿子!”

  没出息儿子都当不成,没本事凭什么给人当大哥?

  宋歌也相信只要豁出去,百二秦关终属楚,三千越甲可吞吴。

  不就拍戏么,又不是掉脑袋的事。

  这不是他第一次立志建功立业。

  在宋歌的记忆中也就是几年前,他不满足于凭祖荫以及从小与皇上建立的私谊而在锦衣卫里混日子,主动申请监军松亭关。

  当时许多人从军是为了赚钱,他是为了功名。

  只要足够能打,命也够硬,与鞑靼铁骑作战是当时既赚钱又升官的好买卖。

  明军以首级论军功,而且明码标价。

  首级榜上第一等是鞑靼铁骑,第二等是关外女真、西番苗蛮,第三等是境内反贼和倭寇。

  一等五十两,二等三十两,三等只有三两。

  差距很大,剿寇显然没多大意思,而首级在边关是高价值硬通货。

  宋歌不在乎钱,冲着功名去的。

  朝廷赏格,鞑靼首级一颗五十两,不过如果只收二十两的话,就可以官升一级。

  听起来很像如今一些电脑游戏的兑换机制。

  这个升官一级可不是品级,而是军中衔级,越往后升一级需要的首级越多。

  三年间宋歌不但是锦衣卫监军,也参加一线战斗,凭军功升至游击将军,用了五十八颗人头。

  五十八颗与古代某些大将比起来微不足道,但在明军里算非常多。

  蒙古铁骑价格高不是没道理的,真的很难搞。

  明军与鞑靼虽然定期冲突,然而经常在一场几千人的混战过后,战果少得可怜。

  即便战胜,所能斩获的首级或是俘虏的人数,往往屈指可数。

  最离谱的是应州之战,双方投入兵力合计十万,最终明军只搞到首级十六颗。

  这的确离谱,毕竟是御驾亲征的大捷,不是大败而回,怎么会这么少?

  这十六颗里,还有皇上亲手砍的一颗。

  宋歌看到网上有人质疑,这是清人编撰史书时故意抹黑大明。

  然而还真不是,当时情况就是这样。

  虽然明军给的赏格很高,但架不住人家那边给出的更高。

  按照蒙元法律,如果一名战士在战场上将同伴救下来,那么按照草原习俗,被救助者得将自己牲畜财产的一半分给恩人。

  如果是从战场上将战友的尸体带回家,那么所获得的财富将会更高,可以获得死者的全部牲畜。

  而如果战友的遗体是从敌人手里千辛万苦抢回来的,那么不光能获得死者的牲畜,还一并获得他的妻儿老小。

  这些都是成吉思汗在《大札撒》中明文规定的法律。

  所以应州之战不可能只杀了十六个鞑靼骑兵,但只抢到手十六个,实在是太值钱了。

  宋歌三年抢了五十八个,绝对是战功卓著的奇迹,靠的是够快够狠,手起刀落,手起刀落……

  现在立志搞影视,虽然起步低,可总不会比战场上抢人头更难吧?

  目前的起步的确比当年低,手上有一万多元钱,未收账款四万元,距离很多钱有很大距离。

  任重道远,下一步怎么走都还不知道。

  不过宋歌已经有心理准备,大不了厉兵秣马,将当年手起刀落的狠劲再用上。

  八月中旬,《天龙八部》终于搞了开机仪式。

  都开拍一个多月了,搞这种仪式主要是给记者们看。来宾很多,除了大量记者还有投资人、地方文化、旅游官员,开机仪式同时也是影视城的开幕典礼。

  现场很热闹,放鞭炮,上供烧香,烟火缭绕,很像祠堂祭祖。

  剧组主要成员依次上香跪拜。

  作为女一号,刘亦非也来了,与胡军、陈好第一批上香。

  而宋歌是男四,跟在高虎等人后面第三批上香。

  记者们在一边噼啪拍照,多数镜头对准的是刘亦非。

  她太亮眼,美貌惊艳,如此年轻横空出世,秒杀了大多知名女星。

  后来不少媒体报道的口径挺煽情:她就是为王语嫣而生的。

  然而刘亦非却不太珍惜在媒体前的曝光机会,并不很配合拍照,对记者提问也总是寥寥数语敷衍。

  甚至之后的活动中撇下第一梯队,躲到人群后排,总是围着宋歌转。

  剧组论资排辈和四百年前一样讲究,这显然不合规矩。

  宋歌不止一次提醒她:“你妈没教你如何把握宣传机会?赶紧到前面去,别躲着镜头。”

  这么说主要是想把她轰开,现在剧组里已经有人说两人假戏真做,在复制《天龙八部》的戏码。

  《天龙八部》里王语嫣倒追表哥,而且追得挺疯。

  宋歌可不想复制这种戏码,怎么算都不划算。

  和她扯在一起能干什么,有什么好处?

  这方面宋歌想象力不够丰富,好像干不了什么,一点好处都没有,还惹阿朱不高兴。

  幸好阿朱不用来参加开机仪式。

  然而刘亦非并不听劝,还一脸无所谓地说:“我妈当然教过我,她说我是没有作品没有资历的新人,别夸夸其谈搔首弄姿,离媒体远点。”

  这倒是没错,演员终究得用作品说话,这是个理智的妈。

  另外知女莫若母,她妈恐怕也担心女儿太耿直,甚至有些任性,别在记者面前胡说八道。

  刚才就有记者问她:“你王语嫣的造型非常漂亮,清新脱俗仿若天仙,自己觉得漂亮吗?”

  她回答:“全靠化妆。”

  “能透露这部戏片酬多少吗?”

  “不多。”

  “你是女主怎么会不多?”

  “不值钱呗。”

  既然这么聊天,那还是少聊为好。

  而且她也不用太费心思推销自己,剧组内已经在传言,张大胡子拍完《天龙八部》后就筹备《神雕侠侣》,很可能让她出演小龙女。

  这不算令人意外,在港台拍的金庸戏里,王语嫣和小龙女不止一次由同一个人饰演,似乎是某种惯例。

  典礼有官员参加,除了各种发言、鼓掌外,也少不了参观环节。

  所有人得陪着在影视城内转一圈,让记者拍照。

  看得出包括张大胡子在内的制片方、投资方都对刘亦非很客气,总是笑脸相迎。

  可她却不太领情,依然不肯走在队伍最前列陪同,继续和宋歌腻在一起。

  宋歌不情愿,可又躲不开。

  “表哥,我有一张你大战聚贤庄的照片。”

  废话唠叨那么多,就这话宋歌感点兴趣:“你哪来的?”

  当时现场的录像已经删了,竟然还有照片留下来?

  “当然是剧组里有人给我的。”

  这剧组果然藏龙卧虎。

  刘亦非兴冲冲从手机里调出照片给宋歌看。

  就在大家目前经过的广场上,宋歌长身玉立,降龙十八掌挥出了虚影。

  身周是飞跌的武师,周围还躺了一片,看起来像在拍戏。

  “表哥,你的神情太棒了,英气中带着点邪气,知道我第一眼看到时想起了谁吗?”

  这谁能猜到,宋歌东张西望随口敷衍:“谁?”

  “杨过,我想到了杨过!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jtmtb.com。九天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jtmtb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